工作過的煤礦或關或注銷 因工患肺病該告誰
矽肺(silicosis)是塵肺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是由于長期吸入大量含有游離二氧化硅粉塵所引起,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職業病。嚴重時影響呼吸功能,使人喪失勞動能力。此病多見于礦工,尤其是掘進工人。
47歲的鄭聯富是宜都市松木坪鎮徐家灣村人。2009年初,鄭聯富準備去一家煤礦工作時,在體檢時查出患有矽肺病二期。在過去的近30年,鄭先后在4家礦井下工作過,但現在這些煤礦已被關閉或吊銷執照。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他將村委會、鎮政府等單位告上法院,但均因“主體不適格”被駁回。
“我究竟該告誰?”
身患職業病的鄭聯富將官司打到了市中級人民法院,他不相信找不到一個應為自己承擔責任的單位。而按照法律程序,鄭最終要拿到賠償款,也要數年之久。鄭的律師為此呼吁:能否建立一種簡單仲裁機制,讓職業病患者迅速得到賠償?
體檢被查出矽肺病
2月23日,記者在鄭聯富家中見到他時,只見47歲的他身材瘦削,頭發花白,穿著一件很舊的夾克,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大得多。
鄭告訴記者,1981年到2008年這27年當中,他陸續在四個煤礦或鐵礦工作過,其中在鎮上的李家灣煤礦呆的時間最長,達17年之久。而他主要從事井下工作,多年來防塵主要就靠一只口罩。
2009年初,考慮到兒子這一年結婚要花不少錢,鄭聯富決定重操舊業,到鎮上的一家煤礦掙點錢。在鎮衛生院體檢后,工作人員說他肺部有問題,讓他到宜都市衛生防疫站確認。
這個消息讓鄭聯富大吃一驚。他趕緊去防疫站拍片檢查,之后又到宜昌市疾控中心檢查。在焦急的等待后,2009年11月26日,疾控中心出具職業病診斷報告,確認鄭聯富為矽肺病二期患者。
狀告鎮政府村委會接連被駁回
患有嚴重職業病,這讓鄭聯富找到了自己這幾年老是覺得身體虛弱,做不了體力活的原因。他認為矽肺病將始終伴隨自己后半生,嚴重影響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于是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按照程序,在向宜都市社保局申請工傷認定之前,鄭聯富首先必須確認勞動關系。經調查,他卻發現自己曾經工作的幾個煤礦有的已被政府關閉,有的已被吊銷執照,他一時不知道向誰主張自己的權益。
鄭和律師商量后,最終向宜都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被訴人包括宜都市松木坪鎮政府、江家灣村委會以及一家鐵礦公司和一名礦主。他們認為,鎮政府以及村委會都是自己曾經工作過的煤礦的上級管理單位,既然找不到煤礦主,那么依據有關規定,就應該向他們主張自己的權益。
2010年7月28日,宜都市仲裁委審查后認為,鄭聯富所訴主體不適格,不予受理。鄭聯富不服,于2010年8月1日向宜都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確認自己和包括松木坪鎮政府在內四名被告存在勞動關系。
經過審理后,宜都市人民法院于當年11月9日作出民事裁定,認為鄭聯富所列四名被告主體資格不適格,遂駁回起訴。
鄭及律師隨即向宜昌市中級法院提起上訴。他們認為,所列被訴主體有法可依。依據國家有關部門《關于因破產、被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或自行解散的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引發的勞動爭議如何確認被訴人的請示的復函》,松木坪鎮李家灣煤礦被吊銷營業執照,鎮政府既是其主管部門又是開辦單位,理所當然應列為被告。村委會是其中自己所工作過的洞河煤礦的開辦人,也理所當然是被告。
用日記記錄維權過程溢滿皺紋的臉上始終露不出笑容,緊鎖的眉頭下一雙疲倦的眼睛,早春的陽光映在臉上,鄭聯富心事重重。
鄭重病在身,重擔也在身。作為一家之主,家庭支柱,鄭聯富選擇了用日記記錄自己的維權經歷。翻開他遞過來的一個綠色小本,記者發現里面有好多篇日記。字不美,但工整,深深的字痕像雕刻在紙上。
“2010年3月15日晚 我到鎮政府信訪辦詢問自己的情況該怎么辦,該找哪個部門,誰來管這事。”
“2010年3月16日 我一早趕到宜都市勞動局的仲裁委員會,工作人員告知我,由于離崗多年,缺少上崗證、爆破證、特殊工種證等證件,不予受理,只能找律師,上法院。聽到這樣的情況,一下擊昏了我,日夜不能眠。”
“2010年3月18日 來到湖北誠昌律師事務所找到彭靜律師,她說‘這事有討回公道的意義’,頓時又給了我一線希望……”
除了日記,還有鄭聯富整頁的自述,幾十年的歲月歷歷在目:“一來可以捋清事實,找出線索。二來也是一種內心獨白,無助的時候拿出來看看也是種動力。”
律師呼吁建立快速賠償機制鄭聯富的代理律師李軍頗為感慨。他告訴記者,這幾年他代理了不少職業病患者訴訟,患者均在礦區工作過,但現在有的企業已關閉,有的股權已變更,有的執照被吊銷,維權過程十分艱難。
李軍說,從程序設置上,職業病患者最終拿到賠償款大致要走四個程序:包括職業病確認,勞動關系確認,工傷認定,最后才是賠償。而這四個程序又要經歷申請——仲裁——起訴——上訴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程序如果全部走完,快則數月,慢則一年,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李軍說,這些當事人都是身患矽肺重病的勞動者,是弱者,要實現維權卻可能有十幾個程序要過,可能要幾年時間,大量浪費了司法資源,有時還使得病患在無休止的訴訟中慢慢妥協。
李軍為此呼吁,針對職業病患者維權,國家有關部門可否出臺相關法規,建立快速賠償機制?這不僅會讓更多的職業病患者享受到國家政策福利,對用工單位也是個約束。